2015年11月16日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邀请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委员、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文化名家,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彭兆荣教授在梧桐楼三楼学术厅举行了题为《中国艺术遗产与原生态》的学术讲座。各研究生培养院系老师及研究生共一百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由博士后创新实践中心夏凡博士主持。
彭兆荣教授首先对音乐艺术的分类提出了质疑,认为“音乐既是艺术又不是艺术”,无论是作为汉字的“藝术”,还是西方的“Art”都是和农业手工业息息相关,和音乐都相差甚远,这就带来了“中国大学里是否有真正的艺术门类”的问题。其次,彭老师对2006年首次在“青歌赛”出现的“原生态”一词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原始的(primitive) 、原本的(original)、原生的(primordial)、原思的(pre-thought)、原型的(arch-type)、原真的(authentic)、原住的(indigenous)、原创性(creative)。同时,他还建议同学们结合人类学研究方法深入民间,挖掘我们国家更多有价值的手工艺术。最后,彭老师通过侗族大歌与西方和声的比较,倡议当代中国人不要“拿来主义”,更不要随意地以中国传统概念与西方概念进行简单地对应,要对自己的文化自信,担负起保护和传承中国艺术的责任,实现中国文化“拿出去”的目标。
本次讲座使同学们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彭教授提出的分类法带给了同学们新的思考。同样,对于中国艺术遗产的继承,更需要同学们进一步地重视与实践。